很多人认为BIM是大型国企的事。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来说,BIM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事实上,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借助BIM等数字技术抢占市场。
我们来看看BIM在民营企业眼中有多重要。
1.如何理解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企业应用BIM的驱动力和投入产出问题?
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中国建筑企业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精细化管理是指施工阶段的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管理。目前,中国大力倡导精细化施工管理,许多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不断发展和升级。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施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整体精细化水平不高。所谓精细化管理,往往侧重于企业层面的管理,但对于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项目层面的施工过程管理,其精细化程度远非理想。中国建筑行业在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筑企业应用BIM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希望通过BIM技术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这里所说的施工管理包括项目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从价值上来说,BIM技术带来的价值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无法量化,经济效益短期内无法完全量化,但长期来看,回报一定大于投入。
对于目前BIM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如优化施工组织、工艺节点、消除窝工、减少材料浪费等。,项目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二,与BIM技术集成的项目管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在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即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所以BIM技术在这个层面上的价值本质上是管理效益的输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看,肯定有经济效益,但不能具体量化。其实这方面的好处对建筑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BIM技术带来的价值是长期的,短期内很难直接计算出经济价值。我们要客观看待BIM技术的投入产出关系。BIM技术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BIM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用BIM的时候,没有等我。
2.影响BIM在建筑企业应用推广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推广应用BIM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模式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转型升级,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模式最终将取代传统的项目管理系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建筑企业推广BIM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目前BIM技术推广的方式存在问题。大多数企业BIM技术推广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即从企业的管理到项目部,先构建一个新的、合理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再延伸到项目部进行具体实施。但这种思路要求企业要有坚定的晋升决心,同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特点。如果短期内无法直接看到BIM的价值,企业仍应坚决实施BIM,深入改革管理架构和管理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中低层员工会产生很大的阻力,使得BIM的推广更加困难。BIM技术理论的根本是为项目管理服务。相反,如果自下而上推广BIM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BIM试点项目,在试点项目中体验BIM技术带来的变化,然后将该项目的BIM应用经验延伸到其他项目和企业管理中,逐渐影响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这次升职比上一次的难度小很多。这样,试点项目是否具有企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试点项目发展而来的BIM管理架构能否与企业管理架构相匹配和渗透,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到很多国家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实际操作问题,现阶段施工企业自身无法解决。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是全过程。目前就BIM模式而言,无法实现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一体化,项目不同阶段会出现重复投资。比如如何将BIM设计模型导入到施工阶段,如何在施工阶段交付模型的运维,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实现模型的顺利传递,导致大量的重复建模工作。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阻碍了BIM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进行引导,采取必要的解决方案,为BIM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发展建立良好有序的外部环境。
3.企业和项目应采取哪些合作方式来推广BIM应用?
企业要实现BIM的终极价值,必须经历短期的障碍和困难。这也是企业积累人才,转变意识的过程。针对目前短期内存在的各种阻力,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逐一解决。
首先,新技术需要时间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现有人员的能力。一方面,项目管理通过BIM技术整合施工信息,使施工管理层面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完整。另一方面,在新旧模式并存的过渡时期,员工的工作量实际上增加了,这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抵制。比如新模式下,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实时上传到云系统,所有管理工作都受到流程的约束,无形中形成了职能管理部门的落后机制,要求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甚至重新定义某些岗位的工作职能,这对整个项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管理的清晰透明会给一些项目经理带来利益冲突。BIM技术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不同阶段的施工信息将实时链接到相关岗位和管理中,使项目建设的真实情况更加清晰,传统建设过程中类似的材料管理、人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将不复存在。一定程度上会触及到有实权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经济负责人的利益,动他们的“奶酪”会成为影响他们申请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那么,企业和项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来推动BIM的应用呢?我认为首先要有公司层面的统一认识,鼓励项目应用BIM技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其次,公司要应用BIM技术试点项目,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协助试点项目推广BIM应用,逐步扩大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然后在试点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企业的其他项目;最后,通过企业的BIM中心,实现BIM技术在公司的大规模应用。
当然,在BIM推广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部能够真正掌握BIM技术相关的应用技能,
bim培训企业应该坚持要求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BIM软件。通过这一措施,BIM实施者是项目部的经理。让项目部在试点项目的应用实践中真正实现BIM技术的价值,进而在公司层面推广和鼓励有偿服务,提高项目部应用BIM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让BIM技术的应用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让精益求精成为一种习惯,从而相应降低后续项目的应用推广难度。
4.传统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将项目管理与BIM技术相结合?
目前,许多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但这些体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公司和项目的信息不平等是普遍现象。
首先,传统的项目管理系统缺乏企业与项目信息的沟通载体,大多数企业管理无法实时获取准确的项目信息。而项目信息化是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基本要求。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效益。其次,由于实际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因素是动态变化的,使得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取更加困难。此外,BIM技术带来的新管理方式对传统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让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人员辐射到更多的项目,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
项目管理和BIM技术相辅相成。BIM作为连接企业管理和项目部的桥梁,可以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上下沟通,方便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获取施工动态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希望通过一个案例说明管理系统是如何与BIM技术相结合的。一般来说,“有企业定额的企业,一定是管理水平好的企业”。企业定额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项目,结合企业实际消费水平确定的施工定额。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很难准确计量不同类型工序的施工消耗。借助BIM技术,通过虚拟施工、节点优化、碰撞检测等功能,真实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而科学计算、分析、总结项目信息,形成企业定额。在其他项目的后期应用中,可以优化施工细节,指导现场施工。
BIM技术的这些应用方法无疑是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精细化的手段,
www.ny375.com也是企业管理系统落地的真实表现。当然,BIM技术还处于推广应用期,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杉?,BIM技术的应用将是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BIM技术应用和推广方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5.如何看待项目管理与BIM技术的关系,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会被取代吗?
BIM技术和项目管理是互补的。BIM技术本质上是为项目管理服务的,是推动项目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利器,是辅助项目部和企业管理层实时获取施工信息的载体。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BIM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的技术引擎。同时,企业在项目中进行了更多的BIM实际应用,为BIM技术升级和实施方案优化提供了沃土。
比如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现场不同专业的人力比例和材料预测是行业内的大问题。施工前,若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模拟,预览整个施工过程,预测具体进度节点的工程所需劳动力、材料数量等详细数据,可快速了解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劣,便于企业管理人员直观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比较。同时便于项目部根据工程量合理优化人员和材料的比例,实现“无缝对接、穿插施工”,提高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